最近重温了美国的主旋律大片《珍珠港》。这是2001年的一部老片,讲述了二战中两个飞行员跟一位女护士的三角恋情,战争场面宏大逼真,值得一看。在下对镜头运用,演员表演并没有什么研究, 就不在这里贻笑大方了。本文就我熟悉的历史地理,探讨一下该片的几个不合理之处。
在影片的开头,两位主角训练归来, 雷夫提议玩个大的,强拉丹尼表演了两机高速对冲的危险动作。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表演套路。每年的8月中旬,如果你来到风城的密歇根湖畔,早早占据一个好位置,定可以欣赏到雷鸟或蓝天使飞行队的精彩表演。每当飞行员做出这个紧张刺激的动作,都会赢得沙滩上数万观众的阵阵喝彩。
闲话少说,回到正题。在这一片段,影片打出字幕:“Long Island January, 1941″。看到这个,在下不由笑了。这场景实在是差了十万八千里。影片中的这个米歇尔机场真实存在,位于纽约长岛,原来是个征兵站和训练中心,后改建成机场,二战时,这里成为美军控制北大西洋的一个重要基地,拥有数条跑道。该机场战后改变用途,原址如今已改建成社区大学和博物馆等,不过在卫星照片上还是能依稀看出原来的一条跑道。如果你在长岛或是美国东北部生活过,必然明白这个镜头的可笑之处。因为这一带降水充沛,植被茂密,且长岛地势平坦,只有一些起伏不大的山丘,全岛最高点是仅122米的杰恩山(Jayne’s Hill),这甚至都比不上长岛西部的某栋高楼。在这种地理条件下,出现如电影场景中的树木稀疏的山岭实在是不可思议,况且图中的山峰怎么也有两三百米高。我们知道,该片的主要取景地在夏威夷和洛杉矶,由此可以推断影片中的机场位于半干旱的南加州。剧组的预算大概都花在了特效镜头和战争场景上了,也就不费力去寻找符合历史的机场了。
美国被日本偷袭珍珠港后,损失惨重,决心报复日本,提升国民士气,于是杜立特突袭应运而生。其实美国并不是二战中第一个空袭日本的国家。1938年5月19日,国民政府派出徐焕升和佟彦博等,驾驶两架马丁B-10轰炸机跨越重洋来到了日本,在九州投下了上百万传单,期望唤醒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日本民众。年少的我看到这段历史,十分不解。投一些炸弹下去,让鬼子屁滚尿流,岂不痛快?如今明白,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,炸弹和传单并没有区别,终究改变不了什么,但是美国不一样。杜立特空袭对日本造成的实际损失不大,却在日本人的心理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。此后,日本从各处抽调兵力,加强了本土防卫,并作出了过激反应,发动了中途岛战役,对太平洋战争的走势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影片最后,执行完轰炸任务的美机飞往中国。看到海岸线后,雷夫兴奋大叫。但是这里又出现了些许漏洞。计算东京到上海的距离后,可推断此时应该是北京时间傍晚,太阳西沉,可是太阳在哪里呢?电影画面显示,还在海上!中国东海岸的傍晚,日落在海上,你这是欺负观众不知地理呢!图中的海水碧如蓝天,如果是现在的浙江沿海,怕是很难找到如此清澈的水面(数据显示,浙江的近海水质是全国倒数),无疑也是在加州或夏威夷取的景。当然,我相信70多年前的长三角沿海没有什么污染,碧水千里,一如影片中所示,毕竟常公的理念是造不如买。
史料记载,十六个机组中有十五个抵达了中国浙赣一带,另一架轰炸机由于燃料消耗过快,抗命降落在苏联远东地区。这些机组本来计划在浙江衢州和江西玉山的机场降落,但是因为航母被日本警戒渔船发现而提前起飞,燃料不够,中国方面也没有提前得到消息,无法帮助降落,最后只好迫降跳伞逃生,8人被日军俘虏(后都被判死刑,三人被日军枪决,一人病故,四人战后获救),3人牺牲,剩下的被中国军民营救,有的辗转回到美国,有的就地参加飞虎队继续战斗。牺牲的3人中有两人因飞机迫降于海上,溺水而亡,另一人跳伞撞上悬崖。对照影片,丹尼着实可怜,为了保护雷夫,竟然被日军乱枪打死(影片中有数名机组成员在行动中死于日军之手,与史实不符)。由此可见,如果编剧要让你领便当,你没有拒绝的权利,即使你是主角。
平心而论,这部影片尽管因为篡改了诸多历史事实而承受了广泛的批评(英文维基上有详细介绍),仍不失为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,适合无聊的时候打发时间。
【参考资料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