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钟人

以前住在麻省,上班途中经常看到这样一个路牌。头回见的时候,在下不厚道地笑了,Minute Man?幸好不是Second Man!

Minute Man Historical Park
麻省I-95州际高速路牌(注意最后一个棕色的路牌: Minute Man National Park)(来自网络)

这个历史公园位于康科德和莱克星敦两镇交界处。看到这两个名字,了解美国历史的你大概已经猜到它和独立战争有关了。莱克星敦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,后续的战斗则发生在康科德。大概经过是这样的:英军得到情报,康科德有个民兵的军火库,于是麻省总督盖奇派出一支军队前去收缴,双方在莱克星敦擦枪走火,英军继续孤军深入,前进到康科德,展开搜索军火,在北桥遭遇了民兵的抵抗,丢下两具尸体后,狼狈退回波士顿城内。维基上说“British colonial militia and minutemen killed two regular army soldiers and wounded eight more, one mortally, at the North Bridge Fight.”。可以看到Minute Man和民兵并不一样的。只是大陆军要两个月后才成立,那么这个Minute Man又是什么兵种呢?

Minute Man Daniel Chester
北桥的快速民兵雕像,一手执枪,一手扶犁(来自网络)

中文一般把Minute Man翻译成分钟人,或者快速民兵。前者是直译,虽然没错,可是乍一看,让人摸不着头脑,还是后者更佳,一望便知其意。

北美民兵有悠久的历史传统。英国治下的麻省,16至60岁的健康男子必须参加当地的民兵组织。有些人被挑选出来,强化训练,一旦遇上紧急情况,可以快速反应,在几分钟内投入战斗,这部分人就被称为快速民兵。自然,这些人的要求会相应提高,比如必须30岁以下,政治可靠,富有激情,身体强壮。大部分殖民地不提供武器制服,这些都需要民兵自己准备,因此服装五花八门,很多人就穿自己的日常服装。军官也不靠任命,选举产生,因此军官下命令前大多会征求下属的意见。通常,快速民兵一年会集中训练2到4次 ,如果战争迫在眉睫,那么训练强度会提高到一周三四次。如此看来,这颇像中国古代的屯田制,或是当代的生产建设兵团。

前期的民兵主要对付印第安人。英国人站稳脚跟,开始扩张后,与印第安人的冲突不可避免。印第安人不时袭击殖民地的定居点,民兵组织起来反击,双方互有胜负,当然,最后还是装备组织更胜一筹的民兵占了上风。英国领地逐渐西扩后,又开始和法国人争地盘。双方都有各自的印第安盟友。这场战争,从1689年开始,断断续续进行了将近一百年,堪称北美版的英法百年战争。民兵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
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后,许多快速民兵编入了大陆军,不过仍有很多快速民兵展开灵活机动的游击战,骚扰红衫军,给英国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,这一点,电影《爱国者》里展示得淋漓尽致。两百多年后,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治安战泥潭,他们的对手所使用的战术,正是自己祖先所擅长的。

Minuteman III missile
民兵速递,分钟必达(来自网络)

独立战争后,大陆军大部解散,美国只保留了少数职业军队,辅以大量的快速民兵,以此节省军费开支。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一战,国民警卫队成立并取代快速民兵。

分钟人在美国影响甚大。DC漫画有个超级英雄Minute Man。新英格兰爱国者和革命的主场比赛,每当主队达阵得分或进球,一支装扮成民兵的志愿者队伍就会在球门后方鸣枪庆祝,成为吉列球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著名的民兵洲际弹道导弹,英文名就是Minute Man,取其快速反应之意。看到这么个大家伙,在下笑不出来了。

【参考资料】

  1. Minutemen – Wikipedia
  2. ESPN: Keeping Patriots fans fired up

Leave a Reply

You have to agree to the comment policy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