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形色色的网球场

这些年,看过许许多多的网球赛,见过各种各样的网球场,这里就聊聊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场地。

迈阿密

每年的三月中下旬,网球巡回赛就会移师迈阿密。作为赛季的第二项大师赛,这里总是汇集各路好手。过去的32年,比赛都在Key Biscayne举办。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岛,位于迈阿密东南,与市中心隔海相望。吹着暖暖的海风,看看网球高手对决,岂不快哉?

Key Biscayne (来自网络)

可是天有不测风云。迈阿密组委会想要升级老旧的球场,建造几片新场地,却遭到当年捐赠这片土地的家族的反对。双方诉至法庭, 组委会输掉了官司,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场地。这并不容易。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新家,这项历史悠久的赛事就可能离开迈阿密,漂流异乡,当然也不会叫迈阿密大师赛了。这个时候,想必组委会非常羡慕同胞兄弟印第安维尔斯,有个金主(埃里森),财大气粗,根本不需要担心场地问题,可以豪气十足地宣称自己是第五大满贯。(此处略过辛辛那提。)

幸好天无绝人之路,迈阿密大师赛终于还是找到了新场地。今年的比赛在Hard Rock Stadium举办。硬石球场?看到这个名字,没有任何概念。好奇的我上网搜了一下,谷歌呈现的是这样的一个画面。

硬石球场(来自网络)
神探飞机头 (来自网络)

等等,这是什么情况?这难道不是橄榄球场?作为爱国者的球迷,我其实不知道这就是同区海豚队的主场。这球场里莫非还有个小水池,生活着一只快乐的海豚?

原来是本地的体育大佬,海豚队的老板收留了大师赛。难道这项历史悠久的硬地赛事要变成草地赛事?不不不,这种草坪只适合打打橄榄球,踢踢足球,组委会将会铲掉草地,修建全新的硬地球场。在美国,不同的体育项目共享场馆十分普遍。NBA许多球队都和本地的冰球队共用一个场馆。头天晚上还是木地板,举办篮球赛,第二天就变戏法一样成了冒冷气的溜冰场。甚至有棒球队和橄榄球(足球)队共享场地。著名的扬基棒球场,也是曼城卫星俱乐部纽约城的主场。每年夏天举办的国际冠军杯赛十分青睐著名的芬威球场(Fenway Park)。在这种非专业场地踢球可能会有些别扭,曾经有球星抱怨临时铺设的草皮过于松软,影响其技术发挥。至于为什么不选择更合适的吉列球场,我只能说狐狸堡实在是太远了。

说了这么多,你大概明白了美国人对体育场馆的利用是有多么的丧心病狂。既然如此,橄榄球场为什么不能用来举办网球赛事呢?更加完美的是,橄榄球季前赛八月才开始,有足够的时间长草。

改造工程从年初开始,工人们铲除了部分草坪,铺上水泥,同时在三面搭起了临时看台,另一面则利用现有的看台。完工后的球场看上去还不错,虽然有点别扭。公开赛的主色调也从原来的紫色变成了海豚的海蓝色。在主体育场的外边,组委会在原来的停车场上又修建了 11个比赛场地和18个训练场,与里边的主球场不同,这些场地都是永久性的。球员们很高兴,终于不用担心训练场地了。

硬石球场里的网球场(来自网络)

今年的比赛如期举行,进行得相当顺利,最后的胜利属于费德勒。能够赢得该项赛事搬到新球场后的第一个冠军,也是挺有纪念意义的。

费德勒的第101个冠军(来自网络)

赛事结束之后,主场地的结局无需多言。明年超碗后,一切从头再来。

只是,海豚队的球迷,需要考虑一下停车问题了。

辛辛那提

西南财团公开赛是我去过的唯一一个大师赛,虽然又称辛辛那提大师赛,可是比赛场馆并不在市区。辛辛那提市位于俄亥俄河边的一个峡谷里,人多地少,猛虎的主场已经占据了黄金地段,边上还有棒球场,市中心已经没有网球的容身之地了。

辛辛那提

网球中心位于辛辛那提西北的一个小城Mason,以出资人Lindner家族命名。这是本地的一个富豪家族。

说实话,第一次见到这个网球场的时候,我不免大吃一惊。中心球场不大不小,大约能够容纳一万多观众, 可是造型奇特,风格多变。 西南两边都有能遮住小半看台的顶棚,样式普通,西边的尤其简陋,你看,是不是一股浓浓的乡镇工厂风扑面而来?不要说法拉盛的美网中心了,就是和同级别的印第安维尔斯和迈阿密相比,这差距都是相当明显的。想起一句话,据说是马克 · 吐温先生的名言:“当世界末日来临时,我愿意呆在辛辛那提,因为这里总是比时代晚上二十年。”这话可能是某些好事者编撰出来取笑辛辛那提的,不过此刻的我却觉得不无道理。

西看台

别人是高端大气上档次,这里是低调朴实有亮点。亮点就在北看台。大约是球场本来就不大,不能像美网中心球场那样安排贵宾席,于是主办方在这里造了一个玻璃屋。在八月的酷暑中,躲入空调房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。只是球场显得更加怪异,这两边的看台让我想起了宁采臣的那个背篓。网球中心的主球场和二号球场连在一起,这也许阻碍了主球场的全面升级,只好小打小闹。其实美网中心原来的阿姆斯特朗球场与之类似,不过美网组委会财大气粗,先是在西南角新修了一个大看台,然后把连在一起的阿姆斯特朗球场和大看台球场推倒重建。2018赛季新的阿姆斯特朗球场就投入使用了,还自带顶棚。归根结底,还是缺钱啊。

东,北看台(来自网络)

不过考虑到小德在这里成就了金大师,李娜于此夺得唯一一个超五赛,我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。

芝加哥

提起芝加哥,你可能一头雾水。ATP和WTA并没有在这里安排任何巡回赛事。上一次风城举办职业网球赛,还是在遥远的90年代初。那时候,费德勒还在当球童,其他三大仍是小屁孩,桑普拉斯才崭露头角,塞莱斯正热得发烫。

只是没有正式比赛,不代表不会举办表演赛。刚来芝加哥的时候,我就在高速上看到网球赛事广告,占满屏幕的是麦肯罗和罗迪克。在这里不免心疼一下罗大炮,职业生涯被费德勒压得透不过气来,早早退役,如今“沦落”到只能和老麦打打表演赛了,而同龄的费德勒仍活跃在赛场上。不免感叹造化弄人,如果09年赢了温网,也许一切都会不同。

表演赛有很多,拉沃尔杯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。这项赛事囊括了ATP当前大半的顶尖好手。选手们分成欧洲和世界两个小组对抗,倒是颇像高尔夫界的莱德杯。这项由费德勒牵头举办的半正式赛事初衷是促进球员之间的交流,尤其是新球员和老球员。考虑到如今90后球员集体萎靡,95后羽翼未丰,这似乎还挺有意义的。

芝加哥不像纽约,并没有专业的网球赛事中心。不过这并不是大问题。考虑到这是表演赛事,参赛人数不多,只需要一个中心场地,比如每年年终的大师杯,就在伦敦的氧气馆举行。理想的场馆,自然是地理位置要好,场地够大,可以多多卖票。综合来看,美联航中心就是不二之选了。比赛在9月下旬举办,这个时候NBA季前赛还没开始,NHL季前赛虽然已经开始,那就委屈一下黑鹰,先各处流浪一番吧。

这是改造后的美联航中心,球场不是普通的蓝色,而是选择了冷酷的黑色调。2017年的比赛在布拉格的氧气馆举行(没错,也叫氧气),球场也是黑色的,这似乎是拉沃尔杯的特色。

拉沃尔杯时的美联航中心(来自网络)

这次的卖点是费德勒和小德的珠联璧合,看过上回费纳“比翼双飞”后,想来大家对这对组合十分期待。只是考虑到小德“糟糕”的网前和高压,比赛毫无意外的输掉了,毕竟面对的是双打高手索克。

从2019年起,ATP把拉沃尔杯加入到了巡回赛里。

Leave a Reply

You have to agree to the comment policy.